“琴者,心也”。学习古琴,从心开始。

琴是我国古老的乐器,相传三皇五帝都曾斫琴,初为五弦,后文王武王又各增一弦。民国时期为区分其他西洋琴器,始称古琴。

古琴是承载着中国文化通物考理、以形养神的道器,历来为帝王士族文人所弹奏,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逐渐形成崇高的雅乐文化。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约1.2米,象征着一年365天。琴首宽20厘米,称为凤额,琴尾宽15厘米,称为龙龈。

古琴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琴箱用桐木或杉木,下部琴底用梓木,开出龙池和凤沼发音口,上下由天地柱连接。一床上好的古琴要用天然生漆和灰胎鹿角霜反复研磨抛光。

支撑琴弦的凸起称之为岳山,托起琴身的为一对雁足,调节固定琴弦的是七只琴轸,通常都用名贵的红木制成。

古琴外侧靠近一弦处有十三个圆点,称之为徽,徽位依中间第七徽向两边散列分布,操琴者须正对四到五徽端坐,含胸拔背,松而不懈,右手在一徽和岳山之间弹奏。奇妙的是,对称徽位的泛音,其音色是相同的。

琴为心音,抒家国情怀;琴与知音,抚山高水长。

下一节我们讲解古琴的减字谱,就可以上手弹奏了,是不是很期待呢。

点赞(98) 打赏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