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bcc | 来源:北青社区报&一个老朋友
北青社区报通州分社联合一个老朋友文化传媒工作室开设的体验式访谈视频栏目。关注通州各领域达人的精彩经历,用视频和文字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通达人”也为通达之人,通过感悟主角的人生智慧,启迪你我生活。在这里,每周一次相遇,每每收获感动。本期的主人——武晓智,石料是他选择的土壤,他在上面播种想要播种的一切。情绪上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刻下的一些“老子高兴”、“干”之类的生活化的石印也保存着,别人写日记,他写石记。
——————
武晓智给他的印取名“有玺”,同时也写在挂墙的宣纸上,取的是“有喜”的谐音,意思是他这有印章,也或多或少的,有喜事发生。
他工作室的台上秉承了艺术家们的一贯作风,肆意又豪迈,满满当当地堆了整张桌子,好容易前两天收拾出个空隙,下一秒又会被新的事物填满。
我常笑他的工作台是河滩,从犄角旮旯里都能掏出石头来,他好些时候都不以为然,嘴里念叨着:“这都是寿山、昌化、巴林的好石头......"
是了,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石料是他选择的土壤,他在上面播种想要播种的一切。
前段时间,武晓智突然对甲骨文很是痴迷,买来厚厚一本大部头,美曰其名开始“啃书”。时常有人说他做无用功,做些围魏救赵的傻事,他也承认,嘿嘿一笑,事儿就翻篇了。
每一块印章也不甚相同。大多是注释记录性的一些生活感悟。大抵是情绪上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刻下的一些“老子高兴”、“干”之类的生活化的石印也保存着,别人写日记,他写石记。
武晓智虽然姓武,但浑身充斥着现代不常有的文人的意气。
手中的石印在翻来覆去间变成了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容器,篆刻是以古述今的笔锋,每一笔,都在划开过往的皮囊,用传统的过去丰盈自身。
刻着刻着,他手里的刀有了生命,石头也有了独一无二的魂,它们不属于任何人,不在俗世里,只在浪荡天地间。
武晓智最近在种芭蕉,按理说,这种热带植物在北方该是活不好的,但他分出了些篆刻的心思在养活它们身上,长得也怪不错。
他在大棚里走进走出,忙着给芭蕉浇水,屋外的树下放着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天气凉快的时候,这应当也是一方谈天说地的净土。
和武晓智告别时,他送了我两株芭蕉,脑海中不由得浮现松尾芭蕉的话: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他的刻刀、他的石、他的传统文化和人间烟火,将一直陪伴他,走过春夏秋冬又一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